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石符拓本广元县东,百丈关水中有石大如席,上有文如符,人谓之“石符”。传是张道陵所书,佩之能辟邪,孕生男。) 清 · 吴省钦
 押词韵第三部
扶桑茧纸冻云坠,似符非符字非字。
其横三尺纵一寻,七剑在腰一槊植。
严关百丈厓陡悬,厓下江声响淜濞。
沿江上下溪势叉,贴卧盘陀净苔翠。
夏涨能禁鱼潦黏,晓钟定使乌朝避。
中央如镜天铲工,言是道陵手摩记。
樵苏绝迹渔钓稀,响拓登登强罗致。
高牙大旆山鬼惊,对仗垂旒渎灵卫。
缦文纠结缪篆粗,诵者生钳扪者畏。
堂楣高揭辉日星,为是宜男许留佩。
阴阳水火千劫沈,伯道无儿命所制。
五斗应从邻郡传,三丰或自前朝至。
青蛇无袖呵叱来,化入苍纹露真气。
罗浮竹叶犹尔为,似此环奇古无二。
得毋汉相筹笔余,暗勒仙铭妙垂示。
木牛铜釜随烬烟,独有一卷镇赑屃,呼童检点牢记将,勿遣火薰与日晒。
五雷劈裂黄石飞,且把《阴符》枕函秘。
闲借云笈七签 南宋 · 韩淲
 押词韵第十一部
一从寇谦之祖尚张道陵
湮芜五千言,庄列亦不明。
荒哉神仙家,方伎刘向评。
存想与炉灶,后世徒营营。
吾从云笈书,七签岂其情。
山閒焚妙香,君房天禧经。
叩齿理玉池,天风韵流铃。
玉历眇延康,尘劫无足惊。
咏怀 其七十三 曹魏 · 阮籍
猗欤上世士,恬淡志安贫。
季叶道陵迟,驰骛纷垢尘。
宁子岂不类,扬歌谁肯殉?
栖栖非我偶,徨徨非己伦。
咄嗟荣辱事,去来味道真。
道真信可娱,清洁存精神。
巢由抗高节,从此适河滨。
问生灵(续聂夷中乐府)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押词韵第十八部
金椎碎铜仙,火窑烧石佛。
天子问生灵,生灵消鬼卒张道陵事)
天上光明光,无屋照突兀。
愿照屋下坎,再照坎中骨。
青城山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二
神州之内有名山。
五岳列于五方。
山海经所谓五岳各领名山三百六十。
凡一千八百。
神仙洞室。
福地灵墟。
显于仙经。
载于方志。
其山皆上应列宿。
傍系星官。
上帝俾正神所居。
以司善恶。
邦国祥沴。
咸所主焉。
亦犹太山为角宿之根。
咸池为方城之险。
嶓冢应于井络。
魁首属于井陉者也。
自方圆肇基。
融结定位。
众山波属。
以镇一隅。
之山近江源者。
通谓之岷山
连峰接岫。
千里不绝。
青城乃第一峰也。
按汉书及传记。
岷山之下。
沃野有蹲鸱焉。
灵宝经亦云。
地出美
名曰蹲鸱
阚骃十三郡记称蜀郡西尽岷山
华阳国志称蜀郡北接岷山
斯则青城峨眉
为坤维之巨镇也。
岷山导江
但导其流。
非谓江源出于岷山矣。
福地记云。
青城山高三千六百丈。
周回五千里。
有甘露芝草
天池醴泉
玉匮经云。
黄帝封为五岳丈人。
乃岳渎之上司。
尊仙之崇秩。
一月之内。
偫岳再朝。
六时洒泉。
以代晷漏。
一名赤城山
一名青城都
一名天国山
亦为第五大洞宝仙九室之天。
对之西北。
岷山之南。
偫峰掩映。
牙相连接。
灵仙所宅。
祥异甚多。
任豫益州记云。
岗峦岩㟧。
连亘千里。
上有仙都
地理志云。
西徼之外。
江水所出。
彭青城
连峰下绝。
李膺记云。
入山七里。
至赤石城。
有羊马台三师坛。
上五里至瀑布水涧。
二百步有二石梯。
有一石
高三丈。
过二石门
绝崖数百丈。
下起常道观。
高峰下有水。
六时洒落。
东北有二石室。
名龙宫
可容百馀人。
从龙宫过至石室。
名龙桥
又有一梯。
洞穴深浅。
莫知所极。
西北有石室。
宛然见存。
又有黄帝坛石天地。
上圆下方。
阔一丈二尺。
有十二角。
观东有石日月。
各阔五尺。
厚一尺二寸。
相对。
柱上乌兔烁炜。
方圆磅礡可睹焉。
五岳真形图云。
洞天所在之处。
其下别有日月。
分精以照。
其中龙桥处二山相去二百馀步。
其峰危竦相对。
桥在峰首。
其桥中半渐渐促小。
可六寸。
长一丈五尺。
两边悬崖。
俯临不测。
山傍有誓石。
天师张道陵与鬼兵为誓。
朱笔画山
青崖中绝。
今崄断石并丹色。
阔二十丈。
深六七丈。
望之赩然。
福地记曰。
青城山赤石如鹿形。
今誓石多有如野兽之状者。
又云。
天师赤城崖舍中。
即今石室也。
观北上十馀里。
有亭台孤耸。
独秀霞表。
名曰轩辕台
下望诸山。
如蚁垤焉。
连抱之树。
有若也。
此台非得仙之人。
不可居之。
观前有灵灯。
斋日必见。
或五或三。
亦无定数。
常因元宗皇帝道士王仙卿就黄帝坛修醮。
其灯遍山。
僖宗皇帝幸蜀之年。
山中修灵宝道场周天大醮。
神灯千馀。
辉灼林表。
其山逸士高人。
多所憩息。
葛稚川神仙传云。
仙人李阿
朝游成都市
暮宿青城山
宋大明中
道士杨超远。
秀才元规
亦居此山。
唐有逸士冯廓王仙柯
于此修道。
皆有感降。
玉真公主
肃宗之姑也。
筑室丈人观西。
尝诣天下道门使萧邈字元裕受三洞秘法箓。
游谒五岳。
寓止山中。
就拜灵峰于宝室洞前。
有仙云五色元鹤翔舞焉。
此山前号青城城峰。
后名大面山
其实一耳。
同体异名。
犹岱之天台
亦谓之桐柏也。
东北临皂水
西南亘平川。
西枕黑溪。
北拒洄水
洄水今在蕃界。
大面之顶。
去平地七十二里。
为兹山之主。
非常人所到。
灵禽异兽。
奇花仙草。
靡不有焉。
其上琼楼仙室
金阙玉堂。
得道之人。
造之乃见。
非凡俗所窥也。
有七十二小洞。
应七十二候。
有八洞。
应八节。
第一太乙洞
第二九仙宝室洞。
第三娑罗洞。
第四高台玉室洞。
第五麻姑洞。
第六宝园洞。
第七圣母洞。
亦名圣主洞
第八都督洞。
亦应八卦。
以通八水。
其中五大洞。
上应五星之宫。
乃五行五常所化也。
瑶林宝树。
金沙玉田。
水清而甘。
草灵而秀。
上清记云。
神仙王方平
仙士万五千人。
以镇兹山。
又云。
洪崖真人隐居其内。
宁封先生栖于栖北岩之上。
黄帝师焉。
请问三一之道。
先生曰。
吾闻天真皇人被太上敕。
近在峨眉达三一之源。
可师而问之也。
因以龙蹻经授黄帝
黄帝受之。
能策云龙以游八极。
乃筑台其上。
拜宁君为五岳丈人。
使川岳百神。
清都受事。
乃入峨眉北岩
受皇人三一之道。
周旋海岳。
车辙存焉。
又有得道仙民。
游散未受职者。
分居诸洞之中。
绝峰之顶。
烟云常覆之。
每日晴霁。
才六七度。
四面山峰。
各有名字。
载于图经矣。
麻姑洞记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四
繁阳麻姑洞。
即三十四化之第一。
阳平之别名也。
繁水之阳。
因以为名。
本际经云。
天师张道陵所游太上说经之处。
成都府新都县南陵江十五里。
众山连接。
孤峰特起是也。
神武皇帝潜龙之时。
光化二年己未五月四日丙申
山土摧落。
洞门自开。
县吏时康乡所由杨靖道士守真等以事申府云。
自洞门开后。
每日有百姓往来者。
府差县典杨泽画工任从同往检覆。
画图申上。
称把灯烛入洞看检。
其第一门对北。
高二尺。
阔三尺五寸。
入至第二门。
约五尺以来。
第二洞门方一尺六寸。
入内并是黑处。
长一丈二尺。
阔六尺。
有石窟两处。
在东畔并西南有洞门两路。
南畔一路。
圆阔一尺六寸。
入内长一丈二尺。
阔一丈。
高四尺。
南畔有窟三处。
西畔两路。
入内通绕门。
圆阔一丈七尺。
内各阔五尺。
高六尺以来。
门相去一丈。
门屋一所。
高五尺。
阔四尺。
从内往来。
有刻枓栱㼧瓦。
约山作石日月。
兼作日字月字。
隔子房一所。
阔二尺五寸。
高一尺五寸。
刻枓栱㼧瓦。
石灶一所。
高一尺。
阔一尺五寸。
门阔五寸。
石窟三处。
各阔七尺。
又西入洞门。
圆阔一尺七寸。
弯曲入。
向南门屋一所。
高六尺。
阔四尺。
从内往来。
有石枓栱㼧瓦。
又有灶模两所。
共一床。
高一尺。
阔二尺三寸。
门阔八尺。
有石枓栱。
西北角又有一门。
方一尺六寸。
四方二丈以来。
南畔西畔北畔各窟一所。
南角又有一洞。
圆阔一尺六寸以来。
将灯烛近前。
有黑气出。
灯火即灭。
更入不得。
其洞连接繁阳本山。
相去三里以来。
其山据诸乡张生张赟等状称。
繁阳是古迹山。
每准敕祭祀。
其洞亦是元有。
往往闭塞。
元和中
南康王韦皋莅蜀。
洞忽开。
时人咸云。
洞门开。
即年丰物贱。
寻又闭塞。
至是复开。
其后果丰稔。
其洞本名麻姑洞
侧有麻姑宅基。
盖修道之所也。
瓦屋山歌赠高公次一首 明 · 黄省曾
通平会稽,远栖峨嵋月。
攀践谒天皇,授之五符诀。
丹成饵龙虎,玉霄度年劫。
道陵鹤鸣中,服气冠芙蓉。
精诚感孝子,皓发来相逢。
秘录炼光景,欻起云台峰
自古餐霞人,寄迹在云岛。
仙令左绵彦,窥探紫书早。
蜉蝣视尘世,轩圭一何小。
少登五凤楼,双凫下长洲
横琴啸白日,把酒思丹丘
抗怀无心云,对客如虚舟。
洒然厌嚣諠,选胜求瓦屋。
万里青天西,清虚隔人俗。
珠树浮层阿,瑶芝蔼深谷。
于此搆金房,命侣营河车。
萝窗李枝,春风易成花。
它时遵三山,谈笑随洪崖
伊余隐吴门,素心本同调。
待游五岳馀,即泛瞿塘棹。
愿结蓬海盟,携手瀛洲道。
重午1190年5月5日 南宋 · 陆游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叶底榴花蹙绛缯,街头初卖苑池冰(自注:会稽不藏冰,卖者皆自行在来。)
世间各自有时节,萧艾著冠称道陵
试天目茶歌同蒋丈雪徐丈紫山 清 · 厉鹗
 出处:樊榭山房集卷第二
陆鸿渐作陶偶人,茶事往往传失真。
四十三种列高下,天目品与舒州邻。
东西顶池湛双镜,奇峰秀崿排青旻。
许迈宫连道陵宅,灵根迸石无纤尘。
含滋云雾灌泉脉,抽芽一一留馀春。
山僧采焙趁谷雨,纸囊箬裹封题新。
肉食贵人未知重,例取武夷罗岕空。
纷纶雪樵子心似,天目山头两泓水。
独识茗柯有至理,市隐近在吴山坊。
坐我三脚之木床,空庭昼静啼寒螀。
为我手瀹鱼眼汤,须臾越碗发妙香。
微参鼻观风悠飏,名山秀液入肺肠。
恍然置身天目顶,青神凤集树下同相羊李德裕平泉草木木之奇者天目之青神凤集)
雪樵子,邀我与徐丈,同作试茶之长歌。
两篇传示句清语硬肩相摩,我无笔力奈尔何。
天目可拍,天目可挑。
安得茶笋佳时一赴山灵招,勿使尘中立望空迢迢。
表天曹 南北朝 · 嵩岳镇灵集仙宫主
 出处:全后魏文卷六十
天师张陵民已来,地上旷诚修善之人,无所师授。
岳道士上谷寇谦之,立身直理,行合自然,才任轨范,首处师位(《魏书·释老志》。寇谦之守志嵩岳,以神瑞二年十月乙卯,忽遇大神,乘云驾龙,集止山顶,称太上老君,谓谦之曰:「往辛亥年嵩岳镇灵集仙宫主,表天曹,称云云。」)
赠沈复亨雷阳(其父沈愚庵注《易》) 宋末元初 · 方回
乃翁辛苦注周易,曾梦神人谈太极。
清泉煮蔬啖粝饭,醯盐酱姜俱不食。
迎霜猎猎缊袍青,映日萧萧颔须白。
自云今代王辅嗣,憔悴形容人不识。
有子有子狂非狂,其名复亨字雷阳。
十五早学张道陵,二十已成费长房
篆符咒水逐鬼物,朝游燕齐暮衡湘。
信奇喜异世不少,指空说无饶衣粮。
读古人书识道理,定复在陈饥欲死。
不如沈家跨灶郎,恍兮惚兮行怪诡。
村惊郭骇争赠诗,我亦徇俗书此纸。
万事宜假不宜真,往往神仙亦如此。
辨道经真伪表 唐 · 僧道世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二
窃闻白马东游。三藏创兹而起。
青牛西逝。二篇自此而兴。
或阐元元以化民。或明空空而救物。
检之图牒。指掌可知。
所以发唱显宗。终乎此世。
释教翻译。时代炳然。
文史备彰。黎民不惑。
至如道家元籍。斯则不然。
老子二篇。李聃亲阐。
自馀经制。皆杂凡情。
何者。前汉王褒造洞元经。
后汉张陵灵宝经及章醮等二十四卷。吴葛孝先造上清经。
晋世王浮造化胡经。又鲍靖造三皇经。
齐朝陈显明造六十四真步虚经。梁陶宏景造太清经及众醮仪十卷。
周武张宾焦子顺马翼李运挑揽佛经一千馀卷。隋辅惠祥改涅槃经为长安经。
笑道论曰。道家妄注诸子三百五十卷为道经。
又按汉明帝时褚善信等总将道经诸子书等三十七部七百四十四卷。
晋葛洪神仙传云。老教所有度世消灾之法。
凡九百三十卷。符书等七十卷。
宋太始七年陆修静明帝云。
道家经书并药方符图等一千二百二十八卷。云一千九十卷已行于世。
一百三十八卷犹在天宫。又检元都目录。
妄取艺文志书名。矫注八百八十四卷为道经。
今元都经目云。依中陆氏所上之目。
乃有六千三百六十三卷。云二千四十卷见有其本。
四千三百二十三卷并未见。据此前数目有无不同。
虚妄明矣。增加卷目。
添足篇章。依傍佛经。
改头换尾。或言名山唱出。
或云仙洞飞来。何乃黄领独知。
英贤不睹。书史无闻。
典籍不记。请问道士后世之经。
为是老子别陈。为是天尊更说。
纵其说也。应有时方。
师资说处。代年那月。
复是如何。如其有据。
容可流行。若也妄言。
理须焚剪。伏愿当今明朝云云。
上清储祥宫碑1091年7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九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一七、《皇朝文鉴》卷七七、《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二六、《邵氏闻见后录》卷五、《文章正宗》续集卷一五、《文编》卷五五、《文章辨体汇选》卷六四六、嘉庆《汴京遗迹志》卷一六、《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三八四、雍正《河南通志》卷七九、乾隆《祥符县志》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祐六年六月丙午,制诏臣轼,上清储祥宫成,当书其事于石。
臣轼拜手稽首言曰:「臣以书命待罪北门,记事之成,职也。
然臣愚不知宫之所以废兴,与凡财用之所从出,敢昧死请」。
乃命有司具其事以诏臣轼。
始,太宗皇帝圣文神武太祖定天下。
既即位,尽以太祖所赐金帛作上清宫朝阳门之内,旌兴王之功,且为五代兵革之馀遗民赤子,请命上帝,以至道元年正月宫成,民不知劳,天下颂之。
至庆历三年十二月,有司不戒于火,一夕而烬。
自是为荆棘瓦砾之场,凡三十七年
元丰二年二月神宗皇帝始命道士王太初居宫之故地,以法箓符水为民禳禬,民趋归之,稍以其力脩复祠宇。
诏用日者言,以宫之所在为国家子孙地,乃赐名上清储祥宫。
且赐度牒与佛庙神祠之遗利,为钱一千七百四十七万,又以官田十四顷给之,刻玉如汉张道陵所用印,及所被冠佩剑履以赐太初,所以宠之者甚备。
宫未成者十八,而太初卒,太皇太后闻之,喟然叹曰:「民不可劳也,兵不可役也,大司徒钱不可发也,而先帝之意不可以不成」。
乃敕禁中供奉之物,务从约损,斥卖珠玉以巨万计,凡所谓以天下养者,悉归之储祥,积会所赐,为钱一万七千六百二十八万,而宫乃成。
内出白金六千三百馀两,以为香火瓜华之用。
道士应贞嗣行大初之法,命入内供奉官陈衍典领其事。
四年之春,讫六年之秋,为三门两庑,中大殿三,旁小殿九,钟经楼二,石坛一,建斋殿于东,以待临幸,筑道馆于西,以居其徒,凡七百馀间。
雄丽靖深,为天下伟观,而民不知、有司不与焉。
呜呼,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臣谨按道家者流,本出于黄帝、老子。
其道以清净无为为宗,以虚明应物为用,以慈俭不争为行,合于《周易》「何思何虑」、《论语》「仁者静寿」之说,如是而已。
自秦、汉以来,始用方士言,乃有飞仙变化之术,《黄庭》、《大洞》之法,太上,天真、木公、金母之号,延康、赤明、龙汉,开皇之纪,天皇、太一、紫微、北极之祀,下至于丹药奇技,符箓小数,皆归于道家,学者不能必其有无。
然臣尝窃论之:黄帝、老子之道,本也。
方士之言,末也。
脩其本而末自应。
故仁义不施,则《韶濩》之乐不能以降天神。
忠信不立,则射乡之礼,不能以致刑措。
汉兴,盖公治黄、老,而曹参师其言,以谓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
以此为政,天下歌之曰:「萧何为法,讲若画一。
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载其清静,民以宁壹」。
其后文景之治,大率依本黄、老,清心省事,薄歛缓狱,不言兵而天下富。
臣观上与太皇太后所以治天下者,可谓至矣。
检身以律物,故不怒而威;
捐利以予民,故不藏而富;
屈己以消兵,故不战而胜;
虚心以观世,故不察而明。
黄帝、老子,其何以加此。
本既立矣,则又恶衣菲食,卑宫室,陋器用,斥其赢馀,以成此宫,上以终先帝未究之志,下以为子孙无疆之福。
宫成之日,民大和会,鼓舞讴歌,声闻于天,天地喜答,神只来格,祝史无求,福禄自至,时万时亿,永作神主。
故曰「修其本而末自应」,岂不然哉!
臣既书其事,皇帝若曰:「大哉太祖之功,太宗之德,神宗之志,而圣母成之。
汝作铭诗,而朕书其首曰上清储祥宫碑」。
臣轼拜手稽首献铭曰:
天之苍苍,正色非耶?
其视下也,亦若斯耶?
我筑上清,储祥之宫。
无以来之,其肯我从。
元祐之政,媚于上下。
何脩何营,曰是四者。
民怀其仁,吏服其廉,鬼畏其正,神予其谦。
既子民,维子之视。
云何事,而瘠其子。
允哲文母,以公灭私。
作宫千柱,人初不知。
于皇祖宗,在左右。
风马云车,从来狩。
阅视新宫,察民之言。
佑我文母,及其孝孙。
孝孙来飨,左右耆耇。
无竞惟人,以燕我后。
多士为祥,文母所培。
我膺受之,笃其成材。
千石之钟,万石之簴。
相以铭诗,震于四海。
鼎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六、《事类赋》卷一六
夫鼎者,铸九牧之金而调五味者也。
夏氏象物,人铸刑。
鲁有寿梦之贿,卫有孔悝之铭。
危见鱼游,妖闻雉升。
逸少之纪书迹,张陵之刻丹经。
元常之受赐,嗟主父之见烹。
尔其形观附耳,象闻折足,或刻以万寿,或文之五熟。
则有陆逊破备,萧何纪功。
或云昧旦以犹怠,或云三命而益恭。
王孙满之责楚子,臧哀伯之谏鲁公
复闻扛自项王,举由秦武,遗以子产,旌夫魏祖。
既表太师之名,亦为王商而铸。
尔其铜簴生毛,玉璜出渭,见彼汾阴,齐于泗水,列之柏寝,陈而礿祭。
动之而必资九万,举之而亦须十二。
既不汲而自盈,亦不炊而常沸。
美阳者表厥尸臣,铸荆山者当乎天纪。
出有莘而见负,行罽宾而未已。
梁武之写仙经,楚子之求分器。
观象牺《易》,利金玉之贞;
致用王家,有崇贯之异。
张公洞 明 · 沈明臣
昨日游善卷,已谓天下无山川。
今游张公洞,千惊万怪疑为梦。
嗟我壮心欲与山争雄,大肆笔力天无功。
乃今欲著一语不可得,始知天地之胜唯有兹山钟。
我昔禹穴,又曾蹑武夷
武夷峻削禹穴古,那如此洞幽而奇。
张道陵,奈尔何,何年到此骑青骡?
我今呼尔问踪迹,尔去人间尔谁识。
丹垆无火石床寒,唯有空山万拳石。
万拳之石何累累,幻形变态将胡为?
造物无以显灵异,故此剧戏令人疑。
山灵欲甗甗不得,天公为之驱霹雳。
一斧势破神鬼愁,遂令万古青霞坼。
巨阙前开后通窦,暗中一线青天漏。
离奇诡怪万状陈,宝藏龙宫与天斗。
两崖欹仄愁攀援,侧身却走脚在肩。
欹乱撑拄,把炬自照行难前。
石色黝然堆古漆,腻滑十步九步失。
乍惊堕落千仞坑,又诧飞腾九天窟。
燎灭灯昏只尺迷,万转千盘无路出。
丹砂夜照鬼灯红,自有乾坤无白日。
划然一隙通天明,罗列万户排层城。
顿足大叫舌不缩,是谁槌碎琼楼倾。
长廊飞来驾巨壑,修檐掀突欹朱楹。
横撑直竖互纠结,缠绵杂沓皆相成。
玉柱堕地不到尺,瑶栋插天悬半壁。
寂若闲门闭落花,闹如绮户迎仙客。
险逼重关镇华夷,严同帅府森戈戟。
石乳绿结千年苔,又如五色莲花开。
佛手拿云不可摘,玉芽迸笋何人栽。
蜂房簇拥参差向,短者五尺长者丈。
低张白玉云母屏,高搴素锦芙蓉嶂
盘盂积水寒玉膏,掬之洗眼明秋毫。
恨无金丹炼紫石,出门空叹朱颜凋。
吁嗟乎!
平生之性嗜登陟,兹游信足偿吾癖。
一挂万漏不敢辞,聊著狂言作游籍。
只恐五岳之高徒在青云中,猛然欲去无长风
不如坐石投壶唤玉女,把酒一醉酬张公。
临江军阁皂山崇真宫记庆元二年十二月十五日1196年12月15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五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古者名山大川在中国者多雄尊浩荡,颁于祠官,天子巡狩望秩,为民祈福而已。
荆之衡岳犹以为远,自有熊氏已祀灊、霍,况其他乎?
当是时,上既不求远略,下亦安其常居,虽有黄老之言,何自而入?
深山穷谷稀奇绝特之观,谁实顾之?
周穆王车辙马迹驰骛乎八荒,中天之台,瑶池之宴,浸传于世。
秦皇、汉武忻然慕之,由是有为黄老之学者转而为方士之术,负策抵掌,顺风而至,羡门、安期之说兴,徐福、少君之诈作。
当是时,上虽信之,其徒未盛于下也。
及乎土宇日广,生齿日众,遐方僻地列置郡县,王乔蓟子训、左慈辈又争以神怪风动四方。
于此时也,岂特人主向之,所谓四民往往从之者众。
众必有所聚,既不能安处于市廛,则搜奇择胜,梯崖架险,设坛场,立室庐,茹芝鍊丹于人迹不至之地。
一嵓洞之幽,一川谷之秀,殆将无所遁其形。
宫观遂遍天下,而尤盛于东南。
此积习之势然,非今昔之理异也。
彼所谓清都帝居十洲三岛,既茫昧不可考,而洞天福地载之传记,有可□言者。
临江军四十里,山曰阁皂,盖福地之第三十三也。
汉末张道陵、葛玄、丁令威皆有坛井,故《寰宇记》以为神仙之馆。
旧隶吉州新淦县,逮临江析军,乃属清江。
山形如阁,山色如皂,以是得名。
初置灵山,煨于隋烬,至唐道士程信然掘地得玉石像尺馀,覆以铁钟,创草堂居之。
先天元年,孙道冲始为台殿,因山名观。
咸通大火,玉像仅存,杨荐父子次第葺之。
江南李氏改名玄都,本朝避圣祖讳又改景德。
天禧庚申熙宁丙辰,再焚再葺,政和八年赐号崇真宫
前对灵云峰,后倚东西两山,皆有坛。
其东也,其西张也。
水出宫后,名憩源,凡半里馀,声响潜行石间。
大抵葛仙遗迹为多,故崇宁间应真人,告命在焉。
北有令威观,基合而为一久矣。
入门即御书阁十一楹,藏颐赐书百一十八幅,章圣泰山芝草二本,《皇祐新乐图》一卷,绍兴宸翰十轴。
阁后设传箓坛,盖法许授箓者惟金陵茅山信州之龙虎,与此为三。
徽宗朝给「元始万神」铜印,至今用之。
次曰金阙寥阳殿,曰昊天殿,曰正一堂,曰靖应堂。
其东曰祖师殿,曰藏殿。
最后玉像阁五间,其崇五丈,雄杰冠于一宫。
凡殿宇皆翼以修廊,道士数百人环居其外,争占形胜、治厅馆。
总为屋千五百间,江湖宫观未有盛于斯者,士大夫川浮陆走,无不迂途而至。
乾道癸巳,予亦至焉,读广明元真咸平张贺熙宁双渐、阳申、元祐张商英诸碑,虽随事登载,辞颇异同。
如以铁钟为开皇旧物,视其款识则咸通十三年所铸也。
玉像有三,其一凭几而坐,二人跣足立侍,亦与所书不合。
于是主者李汉清、王永成、王次鼎俱以宫记为请,予诺之而未暇。
今管辖王自正、知宫邹时亿、副刘惟允、度师陈处和恳请益坚。
予谓易观为宫殆且百年,此而不记,阙孰甚焉,乃会萃众说,详考初终,使好事者知自昔道家者流凡三变而其教成,此宫因地之利历千年而其制备,几有考焉。
若夫叙胜概曰靖虚,则有前代孙偓、李洞、宋齐丘、沈彬、孟宾于、徐铉、陶弼之留题,近世道士张景先、陈孟阳、陈彦举、黄常吉之诗集传于山中,此不复云(《平园续稿》卷四○。又见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二五,道光《清江县志》卷二三。)
中天:原倒,据傅校本乙。
按中天之台见《列子·周穆王》。
庐陵日记(起隆兴癸未三月甲辰,止是年六月壬午。)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五五、《杂著述》卷三
绍兴壬午,寿皇初政,予自御史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圣政所详定官
明年癸未改元隆兴,时随龙龙大渊、曾觌颇用事。
予因进故事每以为言,寻缴其知閤之命,坐是请祠而去。
三月庚申出关,六月壬午归至庐陵永和镇,此当时行记也。
越八年,迨乾道庚寅始还朝云。
三月甲辰,晴。
金给事彦亨缴驳龙大渊、曾觌除知閤指挥
近台谏交章论列二人怙宠妄作,既而止罢大渊副都承旨,而觌自带御器械并有此迁,又中书舍人张真父之出颇涉大渊,外议纷然,故论之。
乙巳,二相呼召都堂宣示御札,大略谓给舍大渊等,盖为人鼓惑,议论群起,在太上时小事岂敢如此。
彦亨归家待罪。
丁未,被旨无罪可待。
己酉,再同彦亨入奏乞罢。
庚戌,再被旨不允,仍宰执谕旨早参假。
壬子,同彦亨参假,讲筵留身谢。
上曰:「朕察卿务举职,但朕欲破朋党、振纪纲耳。
卿第安心」。
甲寅,二相道上意已再除两知閤,且云给舍想已无他。
予曰:「前降指挥大渊别与差遣,觌依旧带御器械
今遽申命,岂敢但已」?
遂留除命不下。
乙卯左揆后省不书二知閤录黄,上令龙大渊与在京宫观
既批旨,御笔令且止。
丙辰,三省再奏龙大渊既未与宫观,欲且用朝命止差权閤门,凡百与正除无异,但不繇后省尔。
上再三不可,云且待。
戊午,常朝退,欲就讲筵纳劄子乞祠,会有旨权住讲,遂入奏。
己未,御批依所乞,三省拟职名以进,御批更不除职名。
龙大渊干办皇城司
庚申,受敕主管台州崇道观,以状申尚书省乞免谢辞。
四月朔辛酉,辎重登舟。
壬戌,出暗门,寓宝成寺
予以庚辰岁三月二十八日到阙,今以是日离后省
四月二日供职太学,今以是日出门,适三年矣。
癸亥,至广兹,别姚媪坟。
甲子,雨,旋霁。
骨肉登舟出城,予循城过北关就之。
李平叔大监、陆务观编修、邹德章监丞、王致君判院、范至能省干携诗相送。
解舟至闸下,遇修梁而止。
乙丑,晴,复隤。
甥尚贡之告别,遂行,夜距长安闸十馀里止。
丙寅,大风雨。
崇德县不留,夜宿福严渡口。
丁卯,大风雨不止。
早,枢密使张魏公入奏事,舟过谒之,并见其子钦夫及属官冯圆仲
携儿上福严寺,屋宇皆新,惟佛殿天禧旧物也。
昔有真觉大师志添归老此寺。
志添泉州南安岩主之门人,能持胎藏咒为人却鬼魅不祥,自宫禁妃嫔皆尊信之。
仁宗赐御书「戒定慧」及梵书两轴,皆金字也。
元祐中,陈才人为遂宁郡高丽磨衲袈裟一副,上有金环锔,勒郡王所题二十三字。
才人即钦慈皇后,王盖徽宗也。
又有南安岩主墨迹数字,皆藏寺中。
黄鲁直尝作《莲花岩铭》,今刻于泉州,盖志添京师归时送之。
风稍定,解舟,晚距秀州三十五里止。
戊辰,晴。
秀州不留,晚宿施泾。
己巳,过平望,少留。
未后抵吴江县,登塔四层。
携家游臞庵名园也
主人王氏,名份
申后移舟过垂虹,泊县北。
庚午,乘顺风而行,过平江府,不留,夜宿无锡县
辛未,早雨,旋止。
过洛社,少留。
携儿登开利寺
寺有十数小院。
夜宿常州门外。
壬申,自城中过,晚泊沙子口。
癸酉,早过沙子,风大作,白瀁浅涩,舟人束手,强之使行,而风亦止。
晚至计亭,船尾高,不能度桥,遂止。
王仲贤来迓。
甲戌,早入荆溪,次宜兴县
舟过长桥,水极清驶,篙师几不能制。
午后乃至外舅宅,相别四年矣。
乙亥邑宰姜敷言诏以下及庄氏诸亲往复,不尽记。
丁丑,早出南门,度银树岭,至台庄拜外祖给事坟。
守者盛四七,死已二年,惟一女在,破屋半间而已。
相去里许有毛百一、毛百二,呼来共治祭奠。
己卯,赴寺观开启天申节。
庚辰,天气清和,同庄德迈出南门,约行四十里,游洞灵观,阅长庆四年杨汉公题名碑、保大九年韩熙载记文、本朝蔡肇诗。
主者应若谷出天禧金宝牌、(其文曰「玉清昭应宫成天尊万寿金宝」。)慈圣光献皇后玉衮校(上上大吉,中平不利。),又指望圣母殿小池云:「京师醴泉观水也」。
饭罢登山,入张公洞
初至烧香台颇平广,自此下临栈道,篝火以入,怪石错立,如真武像,如人形,如狻猊,如耐重蹲踞,不可殚名。
道士指一穴曰:「此天师炼丹灶也,穴中土黄而细,可治疟压惊,取之不竭」。
又指石上兽迹曰:「此天师系驴处也宜兴人至今讳驴,其说颇不经。)」。
路穷,攀缘而上,有穴达山背,谓之风洞穴。
口甚隘,匍匐乃可出。
游洞宜冬,冬则气温,且不蒸润,今日挟纩犹凛凛也。
此去金沙寺颐山陆希声讲易台皆不远,日已斜,不果往。
与德迈对饮洞口之石岩,流水平布,颇类水洞。
久之遂过湖洑镇,山色如画,溪水绀绿,所谓罨画也陆希声《君阳山居记》东溪注云:「溪两岸多朱藤花映溪,远望如画,好事者因目之为罨画溪。」又云:「君山之阳,水贯太湖,山势盘曲,湖水回洑,因名洑渚。」)
惠氏南园葺治极有法,溪流正贯园中,隔街即大第。
吾方倦游,不无慕焉,归县一更后矣。
旧读《陈子高诗集》载善权景物奇绝,当卜后期。
乙酉,报谒郭提举知训字宅心枢密三益之子。)
宅在观巷,自谓东坡旧居。
门外数步即通真观,造于陈大建三年,初名宏道,唐改兴道,本朝赐今名。
殿宇摧败,过者惧压焉。
观中有双柏院,绍兴二十八年大风拔一柏去,其存者甚大。
有丹井,道士相传吕洞宾屡至此,以为有丹也。
唐人尝作观记,南唐徐锴亦为之,铉篆其额。
是日外舅置酒相饯。
初夜起视,云气甚异。
丙戌,留妻孥外舅家,单舸发宜兴,溪流清快,不移时至定誇,盖太湖口也。
丁亥,舟人言风作,予乘轿陆去,崎岖三十馀里方至荻浦,而舟自湖中来。
今日风本不高,而波浪汹涌,声如万木,况风饕乎?
晚泊独木山下叶家团,去湖州十八里。
戊子,早过湖州,望城中楼观缥缈,环以溪山,宜晋唐以为名郡也。
申时过德清县,溪桥颇壮丽,有左顾亭,谓放龟也。
二更宿凤口。
己丑,早过安溪,午后至馀杭县
舣舟税亭下,溪流即苕水也,自天目山出,注于湖。
宝轮寺,祭程氏亡妹一娘。
寺兴于齐之永明,真庙时赐今额,兵火,惟存钟楼。
晚宿沈监税宅,尚贡之妇家也,贡之在城中。
庚寅,早同祝升卿秀才洞霄宫,去县约二十里。
青山九锁,溪流不断。
道傍有仙人迹,相传秦始皇移山,仙人拒之,其说荒唐难据。
众山之中一峰稍高者,天柱也。
宫门立钱镠大碑,颇叙兴废,馀皆无所考。
招知宫监陈希声饭。
抚掌泉,泉水常濆溢而不加多。
遍游五洞,惟大涤可观,顶如砥平,入至龙井而止。
栖真洞去宫稍远,山极高,可望府城
洞中有石乳,下覆如宝盖。
石室洞甚平凡,道士云:「以吴天师藏书剑得名」。
龙洞风洞不可入,强名耳。
未时还县,贡之自府中来,置酒待诸沈。
五月辛卯朔
早,同贡之甥游径山,道过无相院、普净院皇祐间陈述古尝留题。),约四十五里至山下。
雨作,饭于廨院。
院后有玉乳泉,白称其名。
肩舆上山,少休半山亭,弥望皆大,风雨过之,龙虎吟啸,令人耸然。
自山脚至寺仅十里地,本龙湫,唐国一禅师化而居之,形势峻窄,屋宇层出,不足以容众。
大慧禅师宗杲长老时用意创千僧阁,遂为巨刹。
旧无常住,云龙自打供,不许置田,其奉事龙神甚严。
井在祠前,相传水通天目山
东坡所谓乞归洗眼者,此水也。
斋粥不敢击木鱼,往尝误击,地裂鱼涌,以鱼龙为同类也。
山多两足小蛇,不伤人,背有金缕,自腰以下纯青,云龙神眷属也蔡君谟集中有游山记。)
长老蕴衷来迓,同访黄世永文昌从政,遂见杲禅师于明月堂。
壬辰黎明世永至含晖亭候日出,隤翳无所见,下视群山皆培塿也。
食罢,乘山轿游白云庵菖蒲田、喝石岩。
又有凌霄亭,峻甚,不果游,此寺之后山也。
归历僧寮作坊,轩窗栏槛间云气可掬。
昨日自邑中来,望丛林在山半,即寺场也。
若其山之最尊者,必能极目万里。
癸巳,同世永出寺门,步至南塔峰,眼界可亚含晖。
连日冒岚气,又陪杲禅师蔬食,遂作脾寒,薄暮大呕乃定。
是夜施主作水陆道场,二更就含晖请圣,衷老请观。
圣灯闪烁,合离如曳,萤爝上下众峰之间,云龙神所化也。
顷有人掩得之,盖木叶耳。
请圣毕,迎入寺中,铙钹旗幡,鼓吹俳优,纷然前导,聋瞽俗士如此。
昨日衷老以新到,具饭待,予亦在坐,每食必献艺,支利物如州郡体,亦可笑也。
甲午,别老下山。
侍者了贤同世永送别无相院。
未时馀杭,小酌沈家遂行,贡之甥送至岳庙前。
晚宿彭坞口柴店,离县十五里。
乙未,欲便道趋桐庐,故由桐岭入长福院午饭。
值盛暑,雇夫懦弱,数步一息,急改涂之富阳县,少休于接待院,为舟行计。
既得舟,即解去。
偶遇上水风,夜半桐庐县
是日路中见村夫戴艾叶,方记端五,市十数粽,均及仆隶。
丙申,早发桐庐,雨作,风犹顺。
七里滩,登严先生祠堂,今谓之九垄院。
有三僧主香火,先生塑像居中,以方处士、范文正公方干旧居在对岸鸬鹚白云原,至今方族甚盛。)
堂中有唐崔儒所作记,而李宗谔修《图经》,误书作碑人姓名,前郡守董弅辨證详明,刻于碑隤。
钓台高峻,雨滑不可上,解舟回望而已。
晚次严州,泊安流亭下。
丁酉,吴守槩、倅司马伋、潘昌期及州官相访。
司马即文正公曾孙。
潘,大主之孙。
建德赵茇,清献家也。
晚赴州会于高风堂,借八兵。
戊戌,早行,诸公送别放生池上,《图经》谓之西湖
山郡殊无陂泽,故贵之。
连雨,小溪暴涨,徒涉颇艰。
晚过白沙渡,宿叶家店。
己亥,早过寿昌县,饭于广安寺
晚至乌石山衢州龙游县界。),山如削铁,悬瀑十仞。
其上有幽岩精舍,今为宗室仪恭孝王功德寺
意欲一游,而从者终日冒大雨,皆告惫,遂呼山轿而上。
路极峻狭,约三里乃至,楼阁层出,极目千里。
旧岩在山之顶,以形势迫窄徙焉。
绍兴甲寅张魏公题字案间,僧就刻之。
匆匆下山,笼箧皆远去,日暮泥泞,崎岖奔走,一更后及于大楼,亦好奇之过也。
庚子,雨行极劳。
过顺溪,市井颇盛。
食时至莲花寺,溪涨桥断,遂宿。
辛丑,早行二三里,过赵清献公神道,不果入。
至溪边仅得小舟,争济者纷然。
既渡溪,地势平衍,山远而秀,非严陵比也。
午后抵衢州,沈守度、任倅昌照、潘倅龄、李教授知己新邵李大夫元老、肇庆王大夫衣、筠守曾朝散逊相见。
入城,泊如归馆,易八兵。
大雨终夕。
壬寅,雨。
毛平仲幵提干自栏柯石桥相访,赴州会于思政堂
堂颇宏丽,张苍巨山所造。
未后发衢州,闻常山道中溪涨无舟,遂行江山路,宿新磡,去城三十里。
癸卯,过江山县,避雨海会寺梁天监中,某甲舍宅造。)
雨不止,复行。
途中邸店颇多,望见江郎石三株拔起平地。
晚抵礼贤镇,投宿太平寺
寺极破敝,长老善参来谒。
衢州至此凡一百一十里。
甲辰,入信州界,邸店稀矣。
晚投宿灵鹫寺之驻麾堂。
寺宇幽洁,山势环抱,贯休尝留诗。
长老智源至光相洞口,将仕郎叔度、龙举并自临安来,共宿。
叔度辰州溆浦人
举,潭州人
雨昼夜不止。
乙巳,早冒雨行,已而少霁。
自昨日路已硗确,今日尤崎岖也。
食时次广丰县县官相见。
同年涂文伯为丞,致羊面酒,报谒即行。
唐校书郎有道先生墓。
申后至中团,有报恩寺,粗雅洁,欲宿不果。
行至信州水南,日已落矣,遂入太霞宫。
寓客充满,无所容膝,排道士之闼宿焉。
是日行八十里,里堠又远,故费力如此。
丙午,早至江边,浊流浑浑,上浸民居,呼小舟过渡甚危。
绕城诣广教展墓,馆于藏殿。
长老怀璧、闽士刘大方相访,陈守扃、苏倅楷、田提干兴宗、汤教授衡、沈上饶作式、前兴化吕守大举继来。
苏、沈、吕皆金陵僚旧;
汤,同年也。
是日才晴,夜复大风雨。
丁未,晴。
设僧供,招璧老、刘生饭。
延昌山人参,自云为先妣卜地者。
访陈学正(旧名抃)
及其侄惇。
予顷在此从陈彦国先生学,抃其弟,惇其子也,请奉米遗之。
过廿妗、廿八妗宅,又过四一监家庙,哭廿九舅(四一名湘,字南仲。)
报谒沈上饶,县治极宏壮,前令周閟为之。
有吏才,侍郎纲之子。
子权,今为此州司户
戊申,焚黄毕,赴州会于面山堂后圃,宛然记旧游,二十八年矣。
时章思召为郡守,外家犹盛,今惟败其室者与孟女存耳。
予既久失慈训,而妣之乳母孟,亡弟子柔、予之乳母姚婢永寿,无一在者,诵「无人论旧事」之句,堕泪久之。
上饶五伯祝文来,其居与先大人坟相直,劳以缗钱。
己酉,早至陈先生宅,拜其夫人詹氏,年七十,聪敏过人,正言公之女也。
其子惇言:其舅詹房州尧可干人朱姓者有子年二十,貌甚肖通判
舅氏婢望儿有孕而逃,为朱氏所得,此子疑吾舅子也。
望儿今复嫁一朱秀才,而二朱皆玉山
予惊喜,徐诘其名。
惇惧纷纭,不复肯言,姑志之。
申后登舟,溪涨舻鸣,岸如奔马。
夜泊唐罗步后十二年岁在乙未,三月七日,被召过玉山,陈君相送于此。因呼朱氏子来,其名曰遂,不能辨其是否。盖望儿初入汪圣锡家,旋归詹氏而生此子。詹以畀其干人朱庆,遂冒其姓云。)
庚戌,早过汭口镇、弋阳县,皆不泊。
终朝望见龟峰,如行南康江中对五老峰,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者,甚欲一至其下,而溪湍不能舣岸。
午后强舟人使泊,得步曰桃花,上有步口市,雇二夫前导,约十馀里抵瑞相院(今为陈丞相功德院。)
长老慧光来谒。
院前皆逼山,而其前列三十二峰,大抵皆石崖也。
地势峻迫,以无水为患,门外有观音泉可汲。
予初谓山势昂首俯背,故以龟名寺,僧乃指山顶石形如龟云。
回至渡口,入桃花台之妙音院,颇有前辈题咏,元绛厚之参政之父守文亦有诗,厚之为刻碑。
台乃临溪盘石耳,未尝种桃,惟石上窠臼十数,覆以孤松。
相传道士于此鍊丹,或云葛洪,非也。
申时解去,晚抵贵溪县,泊三山堂下。
三山对溪石山也,粗恶无足观。
是日,舟中望远,山极秀杰,舟人云灵山也,跨饶、信二州界云。
知县右通直郎谈庄来,舍舟馆于县驿。
此去上清宫龙虎山不远,暑甚,仆疲,且闻泛舟诘曲方见形势,不果游。
辛亥,天申节。
访十八外祖宅,见四二舅筌字得可
及其所生养娘。
四十舅籥字同可
侍叔外祖母摄官静江,未归。
叔外祖二女:其长再嫁田昭,次嫁徐兢明叔之子。
其老仆李安相州人,识先父云。
食罢发贵溪,陆行四十五里,宿香炉源,途迂阻如八九十里。
壬子钦宗大祥。
仙岩,望众峰联属,俗呼排衙山。
曾宣教熹遣人致书。
晚宿大岭(距金溪十馀里。)
是日涉安仁,入金溪界,路稍平易。
道中见抚守张安国榜示民户:凡奇零税绢别差官受纳,随给户钞。
其法可取。
癸丑,早至金溪
乙卯岁尝过此,值大水留数日。
知县右通直郎李炜邢州人宣和二年御史中丞森之子。
言其父在台时,待制邓之纲进状,诉太傅王甫强娶其爱妾阿马于别馆,经宿乃遣。
事下台治,如所诉。
甫乞移狱,御批改送开封府
府尹王鼎之纲讯杖二百,遂承诬告,森坐此罢。
与元符以来诏旨所载略同。
尉曾大鼎,字国器永和人,来致家酿。
留县驲。
易轿夫而行。
至耿源市,有新兴寺,天尚早,不宿。
过清江,渡甚狭,而水可造纸。
晚下路里许,投宿灵岩寺,雅洁可爱。
筼筜轩,大竹成林。
金溪已四十里。
甲寅,早入南城界,过章山寺,少休。
午后抵军城,军本抚之南城县
水号旴江张天觉江西漕,穷其源出血木岭,留五言诗一首。
新守赵子礿将至,郡官皆不在,惟通判龚朝奉铸、教授刘修职德广相见。
德广就驿置酒,复以郡酿凤山泉遗之。
热甚。
乙卯,早出西门,行十馀里,游麻源第三谷。
未至数里,石岭盘互,水行其间,略类洞霄。
访卷石岩,入云门寺
乡人南安太守陈杭父子殡寺侧,为之悽然。
寺前有灵丰庙,正临溪流,颜鲁公所谓源口有神,祈雨辄应者也。
地出二石,就塑神及夫人像。
遇科举岁,士人竞乞梦占得失,他祈祷亦验,崇宁中封善应真人。
庙中刻谢灵运《三谷诗》。
三谷:麻姑第一,桃花坪第二,此为第三。
桃花坪今不可考,华子冈翻经台、铜陵石磴,但存髣髴耳。
郡人王三锡读书山中,凿石治亭榭,种木为园,规模可嘉,近不复来,山房亦废。
饭罢步入大霄观,闻近处有九井,或云无足观。
别由小路过麻姑山
约行十里,至山脚寻真亭,遇笋舆来迎,遂上山,其纡峻亦略类径山
中路有界青亭,次双练亭,悬瀑对泻,雪溅雷吼,天下奇观也。
进至龙王祠,其下有潭,天宝中黄龙见于此。
自此始得平地而为仙都观,相传即蔡经宅,方士谓之丹霞小有天
观宇虽古而道士星居,无复清高气象。
主者胥景常具饭五峰堂
五峰谓葛仙、朝真、望仙、拜仙、秦人,皆强名也。
元丰间麻姑清真夫人,元祐改封妙寂真人,宣和加上真寂冲应元君徽宗御书「元君之殿」四字,仁宗亦尝赐飞白,馀见鲁公碑。
鲁公塑像在祠堂中,近有蔡藁参议绘十贤以配之。
十贤皆本土人:参政陈彭年永年、直讲王无咎补之、贤良李觏泰伯、少卿蔡冠卿元辅、左丞邓温伯圣求、灌园先生吕南公次儒、侍郎朱彦世英及三曾兄弟也。
吕有孙,已废其业。
泰伯无后,学中诸生岁时祀其家。
观后有星亭、齐云亭
齐云望军城如一聚落,景常云观之极西乃丹霞福地,欣然往游。
初循田塍,仅能容足。
既而复登山,两山之间泉流不绝,良田叠出几万亩,未尝旱涝,皆观中常住也。
山行十馀里,极麻姑之巅,自山缺过丹霞界,入祥符观
乾德二年南唐临川齐王李景达与开山道士道英相善,为造此观。
初名真皇章圣朝改今名。
三清以下七像皆铁铸,并其栋宇扁榜多国初旧物。
道士邓师善出画像,意其即齐王者,后人妄加赭袍尔。
王与道英三帖,每帖冠以「周旋」二字,如答贺正便云「周旋,以新正特辱示贺」之类。
纸尾题衔云节度兵马元帅太师尚书令临川齐王押书,送某人。
天策上将军印,亦其官也。
日斜急归,景常送颜碑二本。
下山由大路,自尉司出,行十五里,宿绕池铺。
丙辰,晚至南丰县知县不在,丞张承事耀卿及同官相访。
极暑,疲惫,几不能出语,亦坐昨日游山之劳也。
自出南城门,望诸山迤逦,而军山杰出数百丈,其左四小峰尤秀拔。
人物炳灵,有自来矣。
丁巳,早,黄元授钺通判相访,世永之父也。
出西门谒之不遇,遂过石仙观,去县十馀里,敕额曰冲寂。
汉张道陵天师十八代孙开山,因岩为屋,冷气逼人。
真宗朝有冷道者,蝉蜕大树中,王博文尝祭以文,久之树合,人遂以为伪。
元祐中邑令辟视之,形状宛然。
张天觉赋诗实其事,曾子宣、子开皆有诗。
又闻道士王介甫墨迹,并观侧有栖真岩,张仙师葬焉。
病倦,不暇询访而归。
道过福胜院,俗呼箍篮寺。
是行望军山尤近,相传吴芮尝驻军于此,故曰军山
按图牒在县西北四十里,高二十三里二步,第二峰有龙穴,旱涝祈求皆验。
《寰宇记》云山下有神,能兴云雨,山顶有王、郭二仙圣迹。
黄元授自言岁九月率一至山背,登三仙坛。
山峻不通车马,往往攀援而上。
三仙谓王与郭及其师浮丘伯云。
山下有护国、清凉等寺,王介甫、三曾皆尝留诗。
曾子固与其父不疑、名易占。)正臣名致尧
皆葬县之世贤乡昌后耆,地名龙池洞;
子开葬世贤乡塘源耆,地名狮子冈;
子宣京口
张丞携其祖右丞澄明达文集来,集中论画甚精详,盖李伯时自出也。
戊午,早发南丰,过溪桥,颇壮丽。
宁都遣人来迎。
未后至松石铺,畏暑而止。
己未,昧爽,有星大如月,烛地有光,流向东南没。
巳时至广昌县令亦不在,主簿张从政瑀及同官相访。
县置未久,褊陋殊甚。
六月庚申朔
早发广昌,以驿路无人烟,出西门入小路,多行崖腹及野彴。
约二十里至郎君潭,始遇村店,四十里达驿路,遂入宁都界。
午后抵吴池铺,献之甥及邑丞林梓、巡尉等、庆云文尔长老皆来迎。
病暑气羸卧,与老道旧,夜宿铺中。
辛酉巳时宁都县,与大姊别十年矣,追怀子柔,相向而恸。
晚,长道置酒。
初,归途当出临川清江,急欲至姊家,故由贵溪金溪一百二十里,金溪南城八十里,南城南丰一百二十里(其实止八九十里。)南丰广昌一百二十里,广昌宁都一百二十里。
甲子东尉觉民迪功投书。
丁卯,早,约孙宣季札、庆云尔老、东山庆传及献之甥出郭二十里游桃林
长老宗炜葺治寺宇颇备,堂下有泉,岁八月常竭,春末渐归,故号结夏泉
宣季年八十三,所居名延春谷,可以为对。
宣季诸父志康、志举皆名士,见东坡集中,今皆无后矣。
去寺数里有七佛岩,南唐尝舍金银字经,寺宇今废。
饭罢,游金精山阳灵观。
山如削成,蔽亏险怪,其色赤黑,乏秀润。
相传汉初吴芮过山下,闻张氏女有殊色,欲聘之。
女诱凿山为洞乃可相从。
洞成,女飞空降语曰:「吾金星之精,降治此山,岂若偶耶」?
惶惧而退。
今被发、石鼓诸峰皆傅会之说也。
自观中穿石穴,过三清殿,望群山周围无缺,独左崖微罅,水涓涓下滴,贮以方斛,注为流杯池,前邑丞姜觉所造也。
大暑,而崖下凛然。
日落乃归,道傍有东阳岩,一黄冠居之,庭宇颇幽静。
望见木钟、杵臼栖岩间,唐人鍊丹遗迹也。
庚午初伏,雨凉。
洪州劄探都督府五月出师,收符离,获萧琦、蒲察徒穆等。
史直翁是月十五日罢相。
壬申,过惠政桥,游东山
癸酉,晚别长道、大姊,登舟行数里止。
甲戌,早至唐步虚,令七四及宁都寨巡检邢宝归县。
午后河东虚,尔、传二长老相别。
申时过石城江口,舟人上庙。
夜宿白头翁。
乙亥,早入石,水既涩,而舟人不熟河道,冲撞倾侧,欲碎者数矣。
午间恶热,未后暴风异常,正触乱石,危不可言,急令诸仆入水持舟。
久之,风定方能去。
夜宿白田。
丙子,风雨。
巳时雩都县,不泊。
过大滩一名梁面
亦险,而招滩者熟知河道,捩柁有方,赖以安然。
夜略系缆,乘月复行。
丁丑,早过七里镇一名东江务。),抵赣州,泊唐步门。
权州任提刑文荐希纯来,假大舟以居。
寿量寺访旧居,惟卢光稠铸铁佛及罗汉在耳。
癸酉岁到此,今复十一年矣。
是日江水暴涨,昨夜浮桥断裂。
任希纯云:传闻南安军发洪,浮沫蔽亏。
戊寅,早约李及之饭,不至,与陈老、高行二甥及李仪之綦共食。
食罢,过水东奠李氏妹坟,问途于华严堂,披荆棘至墓下。
归同汪强中提干澹游郁孤台,面对崆峒,俯视章贡城壁仅如绕带,盖登临之胜地也。
强中言顷侍其父彦章南迁,以事至广西灵川漓水上,见秦时垒大石以杀水势,谓之铧觜,水触石分流,故其字从离,有碑记其事。
又云铧觜有二,其一在古北口
小酌台上,循城过庾江楼,访八境台,不复见矣。
后得桂管观察使孟威《重修灵渠记》云:灵渠海阳山水一派也,谓之漓水
旧说秦命史禄吞越峤而首凿之,汉伏波征徵侧而继疏之,所以导三江五岭
其后堤防尽坏。
唐宝历初观察使李渤重为疏引,寻又堙圮。
咸通中为用五万三千馀工,费五百三十馀万,起九年九月,而以十年十月毕工。
诏书嘉奖云:「省所奏新添岭首运粮路铧觜堰、灵渠斗门事,具悉」云云。
己卯,极暑。
早,谒客慈云寺,遇长老妙应,同过报恩,酌廉泉,入景德寺而归。
李均秀才携长书相访,养素处士珙之子。
予幼从养素学。
齐述之乱,父子死于兵,族人以为其后。
李仪之、马君寿永之、胡从周镐皆致来禽,其致羊酒者皆却之。
巳时赴州会,退而解舟。
赣县诏宽之及丞簿尉送别数里外,丞即从周,簿姓曾,名三复,皆吉州人
至储潭上庙,庙有唐刺史裴谞诗石。
晚泊横弦上。
庚辰午后万安县
知县左承议郎程九万相访。
申后得水手即行,江涨,十八滩皆平。
辛巳,早至泰和县
知县右奉议郎张之德、簿右迪功郎晏滋访快阁,有过客不可登,颇以为恨。
巳时得水手即行。
七兄自永和来,一别复五年。
未后遇大风雨,趋岸以避之。
晚泊白沙。
壬午,早移舟东岸,登凤山拜坟,遂过方广与吕氏姊及兄弟会,哭子柔攒堂。
饭罢归永和本觉寓居。
晋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魏夫人仙坛碑铭769年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
夫人讳华存字贤安
任城人司徒剧阳文康公舒之女也。
师于小有清虚真人王裒命中候上仙范邈为立传。
其略云。夫人挺琼兰之流映。
体自然之灵璞。志逸云霞。
明洁鲜蔚。天才卓异。
元标幽拔。少读老庄三传。
五经百子。无不该览。
性乐神仙。味真慕道。
少服胡麻散茯苓丸。吐纳气液。
摄生夷静。亲戚往来。
一无关见。常欲别居閒处。
父母不许。年二十四。
强适太保掾南阳刘君幼彦。生二子。
璞。遐。
幼彦后为修武。夫人心期幽灵。
精诚苦尽。逮子息粗立。
乃离隔室宇。斋于别寝。
清修百日。忽有太极真人安度明东华大神方诸青童扶桑碧河汤谷神王景林真人小有仙清虚真人王裒来降。
谓夫人曰。闻子密纬真气。
太帝君敕我授子神真之道。青童曰。
清虚尔之师也。度明曰。
子苦心求道。道今来矣。
景林曰。虚皇鉴尔勤感太极。
已注子于玉札。子其勖哉。
青童又曰。子不受闻上道内法晨景玉经者。
仙道无缘得成也。后日当会阳洛山中。
尔勤密之矣。王君乃命侍女开玉笈。
出太上宝文八素隐身大洞真经高仙羽元等书三十一卷。手授夫人焉。
此皆王君昔遇南极夫人西城真人王方平于阳洛山所受之本经也。山中有洞台。
是清虚之别宫。王君至是北向祝誓于夫人曰。
太上三元。九皇高真。
虚微八道。上清玉晨。
为太帝所敕于魏华存。王君又说太极白简青箓。
金刻玉文。有得见此三十一卷书者之姓名也。
凡此宝书。起自清虚真人受太师西城王君紫元夫人。
从是当七人得之。以白玉为简。
青玉为字。至夫人为四矣。
于是景林又授夫人黄庭内景经。令昼夜诵读万遍。
乃得洞观鬼神。此乃不死之道也。
于是四真吟唱。各命玉女弹琴击鼓吹箫。
合节而发歌。歌毕。
王君乃解语夫人向所授书。存思指归宝经节度行事口诀诸要粗讫。
徐乃别去。凡二夕一日。
共会在曲静之中。自此之后。
王君及西城真人诸元君夫人互有来往。或与隔壁共庭。
初不骇悟。已而幼彦以暴疾殒世。
直天下荒乱。夫人抚养内外。
傍救穷乏。超偫先觉。
乃携细小。径来东南。
及儿息各大。并处官位。
至于守静之思。与日而进也。
凡在世八十三年。以成帝咸和九年岁在甲午
王君乃与东华青童来降。与夫人灵药两剂。
使顿服之。剋期曾于阳洛宫。
夫人服药称疾。闭目寝息。
饮而不食。七日夜半
太乙元仙遣飙车来迎。夫人用藏景之法。
托形神剑。化成死骸。
始终外朗。仙化内逸。
冥变隐适。从此而绝。
子璞时为庾司空司马。遐时为陶太尉从事中郎安城太守
故夫人自此隐化沦景。须臾至阳洛山。
明日。青童君太极四真人清虚王君三天法师张道陵等凡四十七真人。
降教夫人于隐元之台。王君令夫人清斋五百日。
读大洞真经。并分别登真秘奥。
道陵授以新出明威章奏入静存祝吏兵符箓之诀。众真各标至训。
三日而去。道陵所以备教委曲者。
以夫人在世为女官祭酒。领职理故也。
夫人遂修斋读经。诵言万过。
积十六年。颜如少女。
于是龟山九灵太真西王母金阙圣君南极元君乃共来迎。夫人遂白日升晨。
北诣上清宫玉阙之下。太微天帝中央王老君三素高元君太上玉晨大道君太素三元君扶桑太帝君金阙后圣君各令使者致命。
授夫人玉札金文。位为紫虚元君
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比秩仙公。
使治天台霍山洞台之中。主下训奉道教授当真仙者。
而男之高仙曰真人。女曰元君
于是夫人受锡事毕。王母及金阙圣君南极元君各去。
使夫人于王屋小有之中。更斋戒三日毕。
九微元君龟山王母三元夫人冯双礼珠暨诸众仙并降夫人于小有清虚上宫绛房之中。时夫人与王君为宾主焉。
神肴罗陈。金觞四奏。
各命侍女曲成之钧。九云合节。
八音零粲。于是西王母击节而歌。
歌毕。冯双礼珠弹云璈而答歌。
馀真人各歌。须臾。
司命神仙请隶属及南岳神灵迎官并至。虎旗龙辇。
激曜数百里中。西王母诸真乃共与夫人东南行。
俱诣天台霍山台。又便道过句曲金坛茅叔申
宴会二日二夕。又共适于霍山
夫人安驾玉宇。然后各别。
初王君告夫人曰。学者当去疾除病。
因授甘草丸。所谓谷仙方也。
夫人服之而仙。夫人能隶书。
为王君立传。事甚详悉。
又述青精䭀饭。注黄庭内景经。
自后屡降茅山。子璞后至侍中
蒙使传法于司徒琅琊王舍人杨羲护军长史许穆子玉斧并升仙。
事具陶宏景真诰。所呼南真。
即夫人也。初夫人既渡江。
遍游名山。至临川郡
临汝水西立坛置精舍。院东百馀步造冢圹。
又于石井建立坛场。往来游憩。
岁月深久。沦翳。
虽备载图经。而略无遗迹。
唐女道士黄令微。道行高远。
八十而有少容。蹀屣而行。
奔马不及。时人见其颜色殊异。
号曰华姑。闻夫人灵迹。
长寿二年岁在壬辰冬十月。乃讯于洪州西山道士胡超。
超能通神明。遥指郭南六里乌龟原。
有石龟。每犯田苗。
被人击首析。其处是也。
姑与道流寻访。见龟在坛中央。
其下得尊像油瓮锯刀灯盏之类。俄梦夫人指九曲池于坛南。
获之。砖砌犹在。
景云中睿宗使道士叶善信将绣像幡花来修法事。
仍于坛西置洞灵观。度女道士七人。
开元初元宗使醮祭。
祈祷不绝。每有风雨。
或闻箫管之声。入室礼谒。
必须严洁。不尔。
必有蛇虎惊吼之异。时时有云如乌鸟偫飞。
垂带直下坛上。倏忽不见。
西出如向井。前后非一。
已而华姑肸蚃间。如有告者曰。
古迹。汝须崇建。
俄闻异香从西来。姑行宿洞口。
闻钟磬之音。迟明入山。
果遇坛殿馀址。遂建立屋宇。
屡闻仙梵之响。环坛数里。
有采斫及不精洁者。必有怪异之警。
有野鹿中箭。来投华姑。
姑为拔之。后每斋前。
则衔莲以献姑。开元九年
姑欲上升。告弟子曰。
勿钉吾棺。可以绛纱羃之。
已而雷霆震击。纱上有孔。
大如鸡卵。棺中惟有被覆木简。
屋上穿可容人。座前奠瓜。
数日生蔓。结实如者二。
每至忌辰。则风雨郁勃
直入室内。元宗闻而骇之。
覆视明白。使道士蔡伟编入后仙传。
二十九年春三月乙酉。使道士赍龙璧来醮。
忽有白鹿自坛东出。至冢间而灭。
五色仙蛾集坛上。刺史范阳张景佚以为圣德感应。
立碑颂述。天宝八载
以夫人得道升仙之所。度女道士二人。
见修香火。大历三年
真卿叨刺是州。言崇礼谒。
郭蒙邃。萑蒲震惊。
女弱曹逃。豺狼窟聚。
真仪如在。坛殿岿然。
瞻仰徘徊。悄焉若失。
有仙坛观道士仙岩者。修真自远。
法侣是宗。请以男官黄道士二七人抽隶洞灵。
共申洒扫。高行女道士黎琼仙七人。
萃居坛院。精力住持巳久。
率励往来。增修观宇。
从之。不日。
遹暨厥成。仙迹之载崇。
师之力也。敢备其本末。
而为颂云。铭曰。
紫虚元君。维魏夫人。
位列五岳。名高七真。
凝华台允。夺志刘嫔。
太帝昭恳。清虚降神。
偫仙毕会。玉笈斯陈。
服道日损。精心益勤。
蜕形神剑。托驭飙轮。
适抵阳洛。遄登隐元。
黄庭朗咏。白日升晨。
西降王母。东过叔申
法侍中许杨为邻。
伊昔南渡。爰居汝滨。
坛场处所。埋没荒榛。
实赖华姑。谂于胡尊。
果获灵迹。乌龟之原。
次寻井。实叶曩言。
嫣然简解。纱羃空存。
野鹿衔。灵瓜吐根。
怪异昭彰。不可殚论。
二圣竦骇。屡崇明禋。
于嗟女弱。香火堙沦。
真卿刺州。谒拜斯频。
乃命仙子。增修鼎新
华姑侍傍。异代同尘。
曷表元德。铭功翠珉。
垂诸来裔。坱圠无垠。
朝献太清宫750年 唐 · 杜甫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冬十有一月
天子既纳处士之议。
承汉继周。
革弊用古。
勒崇扬休。
明年孟陬。
将摅大礼以相籍。
越彝伦而莫俦。
历良辰而戒吉。
分祀事而孔修
营室主夫宗庙。
乘舆备乎冕裘。
甲子王以昧爽。
春寒薄而清浮
虚阊阖。
蚩尤
张猛马。
腾虬
捎荧惑。
堕旄头。
风伯扶道。
雷公挟辀。
通天台之双阙。
警溟涨之十洲。
浩劫礧砢。
万山飕飗。
欻臻于长乐之舍。
嵬入乎昆崙之邱。
太乙奉引
庖牺左右。
尧步舜趋。
禹驰汤骤。
郁閟宫之嵂崒。
坼元气以经构。
断紫云而竦墙。
抚流沙而承霤。
纷隳珠而陷碧。
㸌波锦而浪绣。
森青冥而欲雨。
赩光炯而初昼。
于是翠蕤俄的。
藻藉舒就。
祝融掷火以焚香。
溪女捧盘而盥漱。
偫有司之望幸。
辨名物之难究。
琼浆自閒于粢盛。
羽客先来于介冑。
烁圣主之储祉。
敬云孙而及此。
轩辕使合符。
王乔以视履。
积昭感于嗣续。
匪正辞于祝史
若肸蚃之有凭。
肃风飙而乍起。
扬流苏于浮柱。
金英霏而披靡。
拟杂佩于曾巅。
芝盖欹以飒纚。
中漎漎以回复。
外萧萧而未已。
上穆然注道为身。
觉天倾耳。
陈僭号于五代
战国于千祀。
曰呜呼。
昔苍生缠孟德之祸。
仲达所愚。
凿齿其俗。
窫窳其孤。
赤乌高飞。
不肯止其屋。
黄龙哮吼。
不肯负其图。
伊神器臬兀。
而小人呴喻。
历纪大破。
疮痍未苏。
尚攫拿于吴蜀。
又颠踬于羯胡。
纵偫雄之发愤。
谁一统于亨衢。
在拓跋与宇文。
岂风尘之不殊。
比聪廆及坚特。
浑貔豹而齐驱。
愁阴鬼啸。
落日枭呼。
各拥兵甲。
俱称国都。
且耕且战。
何有何无。
惟累圣之徽典。
恭淑慎以允缉。
兹火土之相生。
符谶之备及。
炀帝终暴。
叔宝初袭。
编尚新。
义旗爰入。
既清国难。
方睹家给。
窃以为数子自诬。
敢正乎五行攸执。
而观者潜晤。
或喜至于泣。
矧鳞介以之鸣簴。
昆蚑以之振蛰。
感而遂通。
罔不具集。
仡神光而𧮳閜。
罗诡异以戢孴。
地轴倾而融曳。
洞宫俨以嶷岌。
九天之云下垂。
四海之水皆立。
凤鸟威迟而不去。
鲸鱼屈矫以相吸。
扫太始之含灵。
卷殊形而可挹。
则有虹蜺为钩带者。
入自于东。
揭莽苍。
履崆峒。
素发漠漠。
至精浓浓。
条弛张于巨细。
觊披写于心胸。
盖修竿无隙。
而仄席以容。
裂手中之黑簿。
睨堂下之金钟。
得非拟斯人于寿域。
明返朴于元踪。
忽翳日而翻万象。
却浮云而留六龙。
詟蹠而壮兹应。
终苍黄而昧所从。
上犹色若不足。
处之弥恭。
天师张道陵等洎左元君者前千二百官吏。
谒而进曰。
今王巨唐。
帝之苗裔。
坤之纪纲。
土配君服。
宫尊臣商。
起数得统。
特立中央。
且大乐在悬。
黄钟冠八音之首。
太昊斯启。
青陆献千春之祥。
旷哉勤力耳目。
宜乎大带斧裳。
故风后孔甲充其佐。
山稽岐伯翼其傍。
至于易制取法。
足以朝登五帝。
夕宿三皇。
周武之多幸。
汉祖之自强。
且近朝之滥吹。
仍改卜乎祠堂。
初降素车。
终勤恤其后。
有客白马。
固漂沦不忘。
伊庶人得议。
实邦家之光。
臣道陵等试本之于青。
探之于缥囊。
列圣有差。
夫子闻斯于老氏。
好问自久。
宰我同科于季康。
敢拨乱返正。
乃此其所长。
万神开。
八骏回。
旗掩月。
车奋雷。
骞七曜。
烛九垓。
能事㯋脱。
清光大来。
或曰今太平之人。
莫不优游以自得。
况是蹴魏踏晋批周抉隋之后。
与夫更始者哉。
道士郤彝素归内道场 中唐 · 卢纶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引用典故:楼居 张道陵
病老正相仍,忽逢张道陵
羽衣风淅淅,仙貌玉棱棱。
叱我问中寿,教人祈上升。
楼居五云里,几与武皇登。